滥用膨松剂易致食品铝超标
CN03女性网
2012-11-14 14:27:46
人民网
浏览()
食品中的含铝超标问题在金华有两个标志性事件。
2009年,金华市卫生监督所研制发明无铝油条。这一全国首创之举,被卫生部、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省卫生厅领导和专家誉为是“一个革命性的胜利”。无铝油条的发明让消费者明白了一个常识:超标、过多摄入铝有害健康。
今年8月至12月,根据浙江省统一部署,金华全市范围内部署开展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滥用含铝膨松剂专项整治,重点解决馒头、油条、酥饼和糕点的含铝膨松剂滥用和超标问题。
如果将这两个事件联系起来看,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铝超标不是一个小问题,在食品行业还带有一定普遍性。
像我们平时常吃的馒头,个头特别大,外观特别白,摸起来很松软,吃上去有点像面包,那很可能就是添加了膨松剂,而且大部分含铝。再如油条,小小的一团面粉,在沸油中翻滚几下,就要膨胀几十倍。那些看上去特别膨大、金灿灿的油条,也要当心含铝超标。
“便宜而且效果好,是行业内滥用含铝膨松剂的主要原因。”市糕点行业协会秘书长李向云说,经营者一味追求糕点卖相,加上手工作坊非标准化生产,添加的随意性,都容易导致食品铝含量超标。
做过糕点的人都知道,要让面粉发酵,都要添加一种叫泡打粉的物质,能起到快速发酵和疏松的作用。平时,像制作蛋糕、发糕、包子、馒头、酥饼、面包、油条等食品时,都是不可少的。
而泡打粉的主要成分是小苏打、酸性原料和玉米淀粉。其中,关键性的物质是酸性原料,也就是硫酸铝钾(铝明矾、钾明矾)、硫酸铝...
【 责任编辑:caij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