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三粗的李逵写日记,实在有些让人贻笑大方。
奇怪的是如今的读者,居然会对李逵所记的日记如此感兴趣——网上说,《李逵日记之聚义厅》刚一发布,人气点击量一日之内便飞飚到20万,2个月内超越500万点击量。随后在猫扑被转载,一个多月点击超过一千多万……
在近年“写书的越来越多,读书的越来越少”的阅读萧条期出现这样的阅读热,这倒是罕见的现象。想搞明白引起这一阅读热的作品究竟是一本什么样的书,我向出版此书的“纸磨坊”索书,公司老总刘水晶说,《李逵日记》系列的第三本正在付印阶段。但他传来了此书的电子版。
看了十多页,便被《李逵日记》深深吸引——十多页就能抓住读者,除作品饱满的故事元素外,批判现实主义的“讽刺”艺术技巧更是给人一种贴近“梁山”生活,贴近真实梁山“官场”的感觉,一开篇便让人咀嚼出了梁山官场那种与中国历史同样渊远流长的世态炎凉。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李逵日记》似乎是想告诉世人:指导官场的不是情感,而是权力和利益。官场本无情,大家玩儿的都是虚情假义。
《李逵日记》的开篇是从“晁天王病了”说起的。
晁天王是梁山的一把手,是权力的象征——“权力是一个人或许多人的行为使另一个人或其他许多人的行为发生改变的一种关系”。于是,这种“关系”也改变着梁山“官场”所有人对晁天王的态度:他中箭后,“众兄弟不分白天黑夜,一窝蜂往山上跑,门槛都被踏破了,人都排到三关外”。但后来听说他中的是毒箭,性命危机,有可能告别第一把交椅时,“立马就没人影了。”只两句话三个细节,便开门见山地把梁山“官场”的世态炎凉凸显了出来。
过去,我们只知道梁山人都是重情重义的好汉,但《李逵日记》却揭示:即使在张口闭口都大讲忠义的梁山,封官进爵、金钱利益照样成了无底的大海,淹死了梁山官员的人格、良心和情义。
《李逵日记》通过晁天王病情的不断好转和恶化,把形形色色的梁山“官场”人的本来面目不断暴露出来——开初,大家都绞尽脑汁,掏空肚肠地表示“心意”,在这种难以预料效果的“表示”中,大家彼此心照不宣,互相攀比较劲:王矮虎弄了条金色大鲤鱼,曹正假公济私,杀梁山公家的猪熬制猪脑汤送去给晁天王解毒,解珍捅马蜂窝弄到一灌蜂蜜,时迁不顾寒冷,跳进河里捞了两只王八,李逵花五十两银子淘换了颗千年老人参……
这种“表示”有些像下赌注,梁山的官员们都以期“表”得够分量,“表”到点子上,今后好产生良好的“投资效应”。但实际上,这些官员并非真想孝敬梁山的一把手,他们一边千方百计地给晁天王行贿送礼,一边担心“礼刚送上,人没了”。连老实憨直的李逵都“发现一个规律:病的越重,看望的人越多的,那生病的肯定是领导亲戚。病的越重,看望的人越少的,那生病的肯定是领导自己。”李逵发现的“规律”在梁山官员们身上得到了很好的诠释:解珍以为晁天王会一命呜呼,压根没准备礼品;只要听说晁天王又昏过去了,前去送礼的王矮虎立马就会把他那条金色大鲤鱼提回去;一向仗义的黑哥李逵也埋怨,“人要人品,赌要赌品,病也要有病品,晁天王一点病品都不讲,一会昏过去,一会醒过来,把众兄弟耍得团团转,山上山下来回跑……”
接下来,《李逵日记》笔锋一转,用蒙太奇的手法通过三个山寨女头领对自己的“领导”的态度变化突出表现梁山官场的人情冷暖:晁天王病情好转时,三个女人争先恐后地赶往聚义厅,挤不进晁天王身边,便“曲线”拍马屁:扈三娘坐在炕沿上,拉着晁夫人左手,不停摩挲,姐姐长姐姐短的安慰着;顾大嫂拉着晁夫人右手,一边叹气一边垂泪,说本来就不赞成天王亲自带兵,没想到会有此劫,幸好老天保佑,没有大碍;孙二娘去晚了,没抢到手,站在一边生闷气……
晁天王死后,“扈三娘拍拍屁股说孩子要喂奶,溜了;顾大嫂把鼻涕一擦,说老不死的要吃药,闪了;孙二娘说有要紧事要办,火急火燎的走了,偌大的庭院,刚刚还吵吵嚷嚷,转眼之间冷冷清清。”
晁天王下葬时,三个女头领居然说“跟晁天王一向不对付,没啥感情,拒绝哭丧,宋大哥再三做工作,三人还是不肯……”但三个女人都不约而同地对宋江“曲线拍马屁”:扈三娘拉着宋老爹左手,不停摩挲,夸他有福气,孙二娘这次跑的快,拉着宋老爹右手,夸他身体硬朗,顾大嫂跑慢了,没抢到手,站旁边直翻白眼……
其他官员在无法达到预期的“投资效应”时,也纷纷原形毕露。正如一作家所说,“亲近的、亲切的、亲密的,一个接一个地疏远、疏隔、疏离了。而且,越是亲近亲切亲密的,就越发地疏远疏隔疏离。”晁天王刚咽气,当初一听说晁天王醒来就提刀杀猪熬猪脑汤的曹正马上抢先给宋江熬鲜猪脑汤,还对“匆匆赶来的众兄弟,斜着眼睛,一脸鄙视”。王矮虎拎着那条金色大鲤鱼就往回走。时迁一边嚎一边把自己送的那两只王八悄悄捞出来藏在袖边,边拍边嚎:我的天王啊,你不能死啊。汤隆去聚义厅摘下十字牌砸烂,扯起风箱点起火,要造新匾,结果,杨志已经扛来“忠义堂”的大匾挂了上去。还说,家里准备了三块大匾,晁天王死了,就挂“忠义堂”,宋大哥死,就挂“聚义厅”,为应付突发情况,他还预备了一块“军师万岁”的匾……
几个情节,将官场人的见风使舵和虚伪无情刻画得淋漓尽致。
《李逵日记》中还有一个传神之笔说的是条狗的故事:晁天王家养的那条名叫大黄的狗相中了张清家的母狗小花,可惜小花看上了刘唐家的二黑,一直想跟晁天王结个狗亲家的张清找刘唐一谈,刘唐二话没说就把二黑宰了。这刘唐本是晁天王的死党,以前见了宋大哥头都懒得抬一下,但晁天王刚死,他就大义凛然地说:谁反对宋大哥坐头把交椅,我就跟谁急!
奉承无疑是一种面对面的索取,奉承者十有八九有求于被奉承者,至少也是一种“有尝投资”。过多的甜言蜜语犹如高利贷,听得愈多,信的愈切,持续的时间愈久,愈要求付出昂贵的代价。
李逵、扈三娘、顾大嫂和孙二娘这班堂级干部拼命对晁天王拍马屁,是因为“最近要提拔厅级干部,这是关键时刻”;花荣、林冲这些厅级干部巴结晁天王是想稳固自己在梁山的地位;而“宋大哥候在床前,不分白天黑夜,跟伺候亲爹似的伺候着晁天王”,是想晁天王临死前立他为山寨之主。
这些细节告诉人们:满嘴忠义的梁山官员照样是“当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的主。他们照样免不了“领导的表情就是我们的心情,领导的嗜好就是我们的爱好”的俗套。
也许,《李逵日记》这部具有诙谐讽刺的现实主义特色的谴责小说不能被许多《水浒》迷所接受,也许有人会认为此书描写梁山的世态炎凉是在给重情重义的英雄好汉抹黑。
《李逵日记》的作者仓土如此“曝光”梁山官员阴暗的私生活,是他在历史中考察到了什么真凭实据还是与他生活背景有什么联系,我们不得而知,但他的作品中却讲了一个不争的事实:古今中外的官场不仅世态炎凉,其血雨腥风更是普通百姓难以想象:古代的杨广、李世民、朱棣、雍正为了权力和利益杀兄弑父;我国的导师斯大林清党干掉了跟他浴血奋战的70%的军长、60%的师长、50%的团长,领导十月革命的29名中央委员他毙掉15人,71名中央委员处决得只剩19人……
所以,你就别以为梁山官场那些好汉们不至于如此绝情寡义了。
南媒网本文链接:http://www.nmei.net/a/20121203/132973.html
宋茜领衔主演的都市爱情剧《下一站是幸福》正在湖南卫视热播中,剧中宋茜贡献了多套时尚穿搭和首饰搭配,不管是职场正装、休闲穿搭,还是运动装、校服......每套衣服既舒服又时尚,造型风格百变,获得许多观众查看详细>>
只有剪过短发才会知道,原来女生还能有这样的风格--清爽,舒服,干净,甚至大大咧咧也同样很美。 更可怕的是,短发会让人“上瘾”,清爽气质不说,时髦瘦脸也是赞。 尤其是娱乐圈的女查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