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藻“铅超标”风波引思考 重金属应如何检测
CN03女性网
2012-12-21 16:28:00
搜狐
浏览()
【开篇的话】
对于食品安全来说,2012年是重要的一年。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和您一起简要回顾这一年中发生的主要食品安全事件。虽然,事件的发生地绝大部分不在上海。事发后,本市各监管部门均高度重视,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在第一时间回应社会关切,并以多种方式通过各种媒体进行信息发布,确保了本市食品安全有序可控。但是,事件中暴露出的标准制订、企业诚信、添加剂使用、检测机构信息披露等问题仍然值得大家思考。
本报记者 陈杰 志愿者 李杰 周蕊
今年3月份的一篇新华社报道,把保健品螺旋藻推到了风口浪尖。大半年过去了,记者在市场上观察发现,螺旋藻的销售情况略显清淡。专家认为,标准的“盲区”,理解的不同,使争议容易出现。
【事件回放】
跌宕起伏的“铅超标”
今年3月份,“新华视点”记者在历时数月调查后发表文章称,在北京、天津、河北三地药店、超市、商场的保健食品专柜,购买了8大品牌的螺旋藻产品,交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认定的多家权威机构检测,结果显示,在8个送检样品中,有6个样品的铅含量严重超标,最高的竟然超标820%。“蓝帽”(由国家相关主管部门审批认证的保健食品标志)审批或存利益链。新华社报道称,国家食药监局2月29日下发的相关通知显示,十余种螺旋藻“蓝帽”产品的重金属铅、砷、汞含量均“不合格”。
然而,就在一天多之后,事情就起了变化。3月30日凌晨,国家食药监局公布专项监督检查结果显示,康特力斯20111214批次的产品铅、砷超过限量标准...
【 责任编辑:caij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