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殖业生产观念亟待转向 滥用添加剂是伦理问题
CN03女性网
2012-12-25 07:32:29
凤凰网
浏览()
速生鸡、健美猪、红心蛋,这一个个新词,真实地记录了中国食品安全发生的一系列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食品,消费者谴责黑心养殖企业、饲料厂,指责政府监管不到位。但这些问题发生的背景是,30年间,中国养殖业飞速发展,肉禽蛋等副食品从严重缺乏到目前种类繁多、供应充分。食品安全问题成为“先吃饱后吃好”过程中的一个难题。事实上,欧美等发达国家在发展过程中,也曾一度受到食品安全问题的困扰,以至曾出现疯牛病、二噁英等问题。
应该看到,食品安全问题不仅仅是养殖企业违法、农业部门监管的问题,更有科学伦理、产业发展政策等问题。
滥用添加剂的背后是伦理问题
在1990年代之前,科研机构主要通过选育品种来提高畜牧业生产力,随着国外优良品种被大量引入国内,动物营养研究成为显学,怎么让畜禽吃得好、长得快成为研究的重点。
个别科研人员成为滥用添加剂的始作俑者,在添加剂没有进行毒理、病理实验的情况下直接推广使用,也有的将一些违禁药品合成同类化合物后进行改头换面。苏丹红、孔雀石绿、瘦肉精和三聚氰胺等,都是违反科研伦理的产物。
受个别学者的启发,个别养殖企业也开始试验,在饲料中添加新物质,只要能长肉就行。添加剂滥用现象日趋严重。个别农业部门甚至曾经推广给牛羊喂尿素和氨化秸秆,以解决饲料不足的问题。
短短一二十年,科研人员开发出了上千种添加剂。而农业部批准的添加剂仅有193种,禁止添加的有40种。
江苏省畜产品检验中心主任、饲料兽药质量检验所负责人...
【 责任编辑:caij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