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素有“雄富冠天下”之称的扬州城已是桃红柳绿,满目繁华。因工作关系,我得以烟花三月下扬州。在享受“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品尝扬州炒饭、扬州咸水鹅等美味的同时,神游了有“园林之盛,甲于天下”之誉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5A级旅游区的瘦西湖风景区。一湖碧水,十里湖光,清澄缥碧,窈窕曲折,花木扶疏,连绵滴翠,亭台楼榭,错落有致。
对瘦西湖的美景早已心仪,终于有机会亲睹芳容,不由得十分兴奋。
从北门进去,经过一段两旁满是花草的干道,首先跃入眼帘的是一座环拱石桥,横跨瘦西湖南北两岸,桥上建有五亭,色彩鲜艳,宛如五朵冉冉出水盛开的并蒂莲,这就是莲花桥,也叫五亭桥。桥全长约五十余米,由十二个大小不等的桥墩构成,主轴线两侧有四双对称的方形桥墩,构成桥的四个翼角,每个突出的翼角,其三面各有一个卷洞,小舟可穿游其间,中心卷洞最大,可通画舫。两侧则是半拱形卷洞,整个桥身均用长方形青石垒成,给人一种坚实挺拔之感。圆的桥洞,方的石块,弧的桥背,方圆之间的搭配和谐得体,令我不得不对古人的高超建筑技艺发出由衷的赞叹。最妙的是五亭桥在天光水色的映衬下,所显示出来的艺术效果:蓝天白云,绿水红日交相辉映,令人入迷,初来乍到看惯高楼、闹市的游人,不免有“今夕是何年”,莫非换了人间之感。沿着台阶,是拾阶而上,登亭扶栏,看那春水盈盈的湖面上水鸭形的小船穿梭在花间柳下,触景生情,“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意境在胸中弥漫升起。
穿过五亭桥,步移景换,一道长堤逶迤东去,堤之两侧,三步一桃,五步一柳,相间成行,我想这就是二十四景之一的“长堤春柳”吧。漫步其间,和煦的春风扑面而来,再看那细细的柳丝,早就被染成嫩黄色,有的已吐出粒粒绿珠,在风中婀娜起舞,树影婆娑,可惜不见“烟花三月下扬州”的烟花,导游解释说今年春天的气温较低,柳絮还没有形成,所以看不到柳絮漫天飞舞的景象,难免有些许遗憾。堤上游人如织,有若有所得的老人,也有神情贯注的青年,更有艳丽夺目的少女,还有燕语莺声的对对情侣,顾盼脉脉于绿荫之中。但姑娘们、小伙子追逐打闹声、笑声荡漾在明媚的春光里,飘扬在鸟鱼花香的长堤上,谱成了一曲轻快的乐章,这是何等美妙的春之图啊。
沿堤向北一拐,一组气势恢弘的仿青代建筑就呈现在眼前,这就是熙春台。熙春台主楼坐西朝东,楼高两层,碧瓦飞檐,壮丽辉煌,青顶装饰有黄色飞龙。二楼正檐挂着“熙春台”匾,导游介绍,所谓“熙春”是取《诗经》中“众人熙熙,若登春台”之意,表现了一种春日登高,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怡然自乐的境界。这里从前是扬州的富商为乾隆皇帝祝寿的地方,今天已经变成普通市民休闲游乐的处所。过熙春台往前行不远,可登上一座由黄石和竹木构成的桥,名为“山间栈道”,只见桥身高耸,铁索为栏,两侧怪石嶙峋,显得险峻古朴,“山间栈道”桥面建有一座竹牌坊,上书“落帆栈道”,颇有趣味,恐怕当年乾隆皇帝乘龙舟巡游至此,也不得不落帆而去吧。
下了“山间栈道”,过一小岛,便是那闻名遐迩的二十四桥了,她象轻绸玉带般地飘然于碧水之上,这令人神往、难以寻觅的二十四桥!眼前的二十四桥:汉白玉砌成,单孔拱形,桥身长二十四米,宽二点四米,两端各二十四级台阶,上围二十四根栏柱,桥上未见题写桥名,却处处暗合二十四之意。二十四桥之出名,大抵是因为唐代才子杜牧的那首七绝: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而我之了解的二十四桥却是因为宋人姜夔的那首《扬州慢》词: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写尽扬州的萧条破败,读来令人怆然神伤。想那唐代的扬州,繁华富盛,十里长街,高楼红袖,令杜郎流连忘返,后二十四桥与扬州一道历经兵火、兴衰,到姜夔来时,已经是“清角吹寒,都在空城”,繁华不在,今天这座历史名桥又重新焕发出时代的光彩,不正昭示着一个盛世的到来吗?
虹桥
“扬州旅游好,第一是虹桥。杨柳绿齐三尺雨,樱桃红破一声萧,处处驻兰桡。”虹桥景色优美,是清代文人举行“红桥修禊”之所,曾留下“扬州八怪”等众多文人雅士的诗画和故事,如脍炙人口的王渔洋的“红桥飞跨水当中,一字栏杆九曲红;日午画船桥下过,衣香人影太匆匆。”就连金口玉言的乾隆帝也曾做诗赞赏过虹桥的景色。阿娟热情地介绍道:“如果把瘦西湖比做是一位古典美人,是虹桥揭开了她的盖头;如果把瘦西湖比做是一部长剧,是虹桥拉开了她的帷幕。”是的,从大虹桥开始,可身临其境感受“两堤花柳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美景。
“长堤春柳最依依,才过虹桥便入迷。”漫游长堤春柳,三步一桃、五步一柳,夭桃绿柳,灿若云锦,难怪当年李白也想“烟花三月下扬州”。阿娟解释,“长堤春柳”景点得名缘于“长堤”和“春柳”这对男女的爱情故事。
徐园
长堤的尽头便是徐园。徐园原是辛亥革命时期军阀徐宝山的祠堂,内有一馆、一榭、一亭,外有曲水,内有池塘,花木竹石,充分体现了江南园林的精巧雅致。园中“听鹂馆”取名于“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之诗意,馆门前有两口1500 多年前的镇水神器——大铁镬,当年扬州冶炼业的发达可见一斑。
与徐园隔湖相望的是四桥烟雨,它是一座古色古香的楼台,旧名“黄园”,是清代盐商黄氏兄弟所建的别墅之一。每当“山色空蒙雨亦奇”之时,凭楼可领略“四桥飞跨烟雾里”之景致。阿娟自豪地说:“当年,乾隆帝曾在此多次吟诗作赋,还亲笔御赠‘趣园’呢!”
小金山
由徐园经横跨湖之南北的小虹桥,便来到了小金山。很多人只知道镇江有座金山,《白蛇传》里的“水漫金山”就发生在那里。扬州怎么也有座金山呢?是因为它很像镇江的金山,不过体积太小了一些,和瘦西湖的名字一样,其名字点出了扬州园林善于借鉴却不落俗套的妙处。扬州画家李亚如撰联解释,“借取西湖一角堪夸其瘦,移来金山半点何惜乎小。”四面环水的小金山是瘦西湖中最大的岛屿,也是湖上建筑最密集的地方,风亭、吹台、琴室、棋室、书屋、月观,全都集中在这里。清代黄鼎铭赞美小金山,“扬州好,入画小金山。亭榭高低风月胜,柳桃杂错水波环,此地即仙寰。”当年朱自清先生游风亭,曾即兴吟道:“瘦西湖看水最好,看月也颇得宜。”
钓鱼台
由小金山西望,即是深处湖心的钓鱼台。钓鱼台是中国名亭建筑的典范,亦是中国园林“框景”艺术的代表作品。阿娟介绍说,钓鱼台原来是演奏丝竹乐器的地方。相传,当年乾隆游至此处突发钓鱼兴致,可钓了一两个时辰也没有钓上一条鱼。这可急坏了陪驾的扬州盐商,盐商立马偷偷地安排几名水手带着活鱼潜入湖底,见乾隆的鱼杆一落,便将活鱼挂上钩,赢得乾隆龙颜大悦。
五亭桥
伫立钓鱼台,即可看到横卧波光的五亭桥和巍巍白塔。阿娟说:“如果把江苏旅游的瘦西湖比做一个婀娜多姿的少女,那么五亭桥就是少女身上那条华美的腰带。”五亭桥不但是瘦西湖的标志,也是扬州城的象征,其最大的特点是阴柔与阳刚的完美结合、南秀北雄的有机融和,后人把该桥桥基比成北方威武的勇士,而把桥亭比做南方秀美的少女。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这样评价中国的名桥:“中国最古老的桥是赵州桥,最壮美的桥是卢沟桥,最具艺术美的桥就是扬州的五亭桥。”五亭桥为清巡盐御史高恒于1757年建造,桥上建有极富南方特色的五座风亭。“扬州好,高跨五亭桥,面面清波涵月影,头头空洞过云桡,夜听玉人萧。”据说,乾隆南巡至此,曾感叹它像琼岛春阴之景,这就点出了该桥是借鉴北京北海之景。
白塔
和五亭桥相映成趣的是白塔,著名建筑家陈从周指出,扬州白塔“比例秀匀,玉立亭亭,晴云临水,有别于北海塔的厚重工稳。”扬州至今还流传着“一夜造白塔”的故事。某日,第六次南巡的乾隆乘龙舟行至五亭桥畔时,感叹:“此处若有白塔,佳也。”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一夜之间,一座白塔巍然耸立于五亭桥旁。据说,此塔是时为八大盐商之首的江春花十万两银子从太监手中买来北海白塔图样,连夜以盐包为基础,以纸扎为表面推成的。
二十四桥
五亭桥西,即二十四桥之所在。二十四桥由落帆栈道、单孔拱桥、九曲桥和吹萧亭组合而成,中间的玉带状拱桥长24米,宽24分米,桥上下两侧各有24个台阶,围以24根白玉栏杆、24块栏板。关于二十四桥的来历众说纷纭。据说,晚唐时期,有24位姿容媚艳、体态轻盈的歌女曾于月明之夜来此吹箫弄笛,巧遇大诗人杜牧,并请其赋诗,以此就有了“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之绝唱。
推荐本景点附近一些好玩的地方:
独具风韵的瘦西湖,令人流连忘返……
宋茜领衔主演的都市爱情剧《下一站是幸福》正在湖南卫视热播中,剧中宋茜贡献了多套时尚穿搭和首饰搭配,不管是职场正装、休闲穿搭,还是运动装、校服......每套衣服既舒服又时尚,造型风格百变,获得许多观众查看详细>>
只有剪过短发才会知道,原来女生还能有这样的风格--清爽,舒服,干净,甚至大大咧咧也同样很美。 更可怕的是,短发会让人“上瘾”,清爽气质不说,时髦瘦脸也是赞。 尤其是娱乐圈的女查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