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要敢于迈出第一步。有了第一步,才有第二步、第三步。如果第一步不迈出去,你将永远停在原地。”回顾20多年的创业历程,巨龙箱包创始人邵宝玲把成功归结于敢想敢做。她说,如果没有迈出参与义博会的第一步,就没有今天的“巨龙”。
首次参加义博会觅寻“生路”
2002年,邵宝玲和丈夫南下广东寻觅商机,发现箱包行业前景广阔。“我丈夫本来就是工厂的技术主管,设计制造箱包对他来说轻而易举。”邵宝玲说,夫妻俩回到义乌后就创立了“巨龙箱包”。可当真正办起公司,才发现遇到的困难难以想象。
“以前开店铺不愁没客人,可工厂办在穷乡僻壤里,哪有客人上门。”邵宝玲说,第一批产品生产出来,半年无人问津。她意识到,要主动吆喝才能吸引顾客。此时,她得知义博会即将举行的消息,决定报名参加。
在义博会上,一名宁波客商朱老板下了订单。邵宝玲清楚地记得,订单数量为1050个箱包,货值3万余元,这给了她坚持下去的信心。然而,由于公司刚刚起步,工艺不成熟无法批量生产,交货期限也一拖再拖。邵宝玲主动向朱老板坦言:“我们公司实际上是刚刚创办,实在生产不出来。合同规定赔多少,我就赔多少。”邵宝玲的坦诚和诚信让朱老板十分感动,他不仅没要违约款,还把自己掌握的箱包生产技术倾囊相授,并为邵宝玲介绍了很多客户。在这位“伯乐”的帮助下,“巨龙箱包”建成了第一条箱包生产线。
初尝义博会的甜头后,“巨龙”开始频频参加世界各地的知名展会。几年来不间断地出国、出境参展,帮助“巨龙”实现了跳跃式发展,也使公司成为浙江省内铝箱行业最大的企业。但邵宝玲始终认为,义博会才是“巨龙”成功走向世界舞台的关键。邵宝玲说,多次海外参展的经验告诉她,“出征”国际知名展会的根本目的,是让产品、品牌等给国际采购商和机构留下印象,而不是接到多少订单。义博会则不同,由于“巨龙”在地域上的优势,外商从接洽、实地考察、生产评估到品质检验等均可一次完成,极大地提高了业务商务洽谈的效率和成功率。
比如,前年义博会上,德国一家企业对“巨龙”产品产生兴趣,先后参观考察了“巨龙”的车间、设备和内部管理。很快,一笔10万只箱包的订单就到了“巨龙”手里。几个月后,德国企业又追加了一笔11万只箱包的订单。
邵宝玲深有感触地说,很多展会提供的是展示舞台,义博会则是为义乌企业创造了“家门口的商机”,“巨龙”有1/3订单来自义博会,近半数国外客户是通过参加历次义博会发展而来的。
【 责任编辑:wszsl321 】